浙江省新型畜牧產業體系建設從2009年開始醞釀,2010年正式提出,今年作為建設畜牧強省的載體和重要措施探索推進,并重點遴選出10個試點,作為示范性新型畜牧產業主體加以培育。從試點情況看,總體進展良好,亮點紛呈,成效初顯,一批畜牧業主產區新建、重組和跨區域聯合的新型畜牧產業合作組織雛型初現,展現新姿。但由于歷史與體制的原因,在推進中還存在產業鏈被人為隔斷、新型合作社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撐、合作意識不強、產業基礎和動物防疫監督力量依然薄弱等諸多困難和問題。要加快新型畜牧產業體系建設,必須突出抓好以下幾個重點——著力推進新型畜牧組織體系建設
提升合作化水平
注重多種合作化發展模式。一方面要積極支持規模養殖場、合作社和加工型龍頭企業等通過新建或重組,組建以法人農戶或法人企業為核心、規模養殖場為主體社員的新型畜牧專業合作社;另一方面要通過政策引導、典型推介等途徑,鼓勵和引導現有畜禽生產合作社、規模場聯合創辦或入股畜產品加工企業等方式,推進新型合作社建設。
注重探索畜牧業合作化的運行機制。第一,大膽創新企業化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浙江省畜禽尤其是生豬規?;潭缺容^高和區域相對集中的優勢,鼓勵生豬調出大縣、生豬人工授精重點縣,把生豬存欄500頭以上的養殖場組織起來,建立更大規模的企業運作的新型養殖合作社,并在總結現有新型合作社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更多更好的運行機制。第二,創新與橫向企業的合作機制,充分發揮飼料、屠宰加工等社會資源優勢,形成高層次聯合,實行統一飼料配送、統一疫病監測與診斷、統一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統一品牌,形成新型的股份合作機制,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第三,探索和實踐新型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內部約束等機制,進一步明晰新型合作社的產權與財產,在做大做強蛋糕的同時,科學確定分配辦法,確保新型合作社成員的收益權;進一步理順新型合作社內部關系,逐步形成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特色和浙江特點的新型畜牧合作社管理模式。
注重提升新型合作主體能力。構建新型畜牧產業體系關鍵要有一大批具有引領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高素質帶頭人。這個引領人,要由畜禽養殖、養殖和加工企業來承擔。各地要切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聯合開展帶頭人培訓教育與考察活動等,拓展視野,提升主體能力。
著力新型畜產品生產體系建設提升規?;?、標準化和生態化水平
注重規模和集約。新型畜牧產業組織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引導鼓勵從規模集聚和產業代表性、生產先進性等開展新型合作化建設。要在省內44個生豬主產縣、主導產業優勢縣中率先探索組建新型畜牧專業合作社,每市2家以上,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構建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和新型主體,重點突出生產要素的集約、合作的覆蓋面及帶動性,實現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
突出標準化建設。重點從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糞污無害化等5個方面提升新型合作社標準化建設水平,力爭每一個新型畜牧產業體系內的規模養殖場,都率先達到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標準;每一個新型合作社都要成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示范創建的典范。
重視生態化發展。一是堅持三個發展方向,即“西進東擴”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山區海島畜牧業積極拓展,農牧結合的路子不能丟。二是重視畜禽糞便的處理問題,要創新生態循環思路和技術措施,率先在新型畜牧專業合作社內部組建集中統一、高效有序的糞便處理中心,探索兩區建設中畜牧業生態循環的不同發展模式,力爭成為兩區建設中的新典范。著力推進新型飼料配送體系建設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加快構建飼料配送服務體系。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大型飼料企業參與,合作社參股到大型飼料企業或飼料企業參股到合作社等方式,建立穩定的飼料配送服務體系。
加快培育核心飼料企業。飼料加工企業應積極推進飼料生產企業自身的兼并、重組,充實科研力量,不斷壯大實力,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在全省形成4家~5家年產50萬噸以上的大型飼料加工企業(集團)。各級科研院所也要抓住機遇,聯合畜禽養殖、飼料加工等企業進行聯合研發攻關,推廣和使用優質安全高效的環保型飼料產品。
加強中大型養殖設施技術改造。充分利用中央標準化牧場建設等技改項目、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大力推廣畜禽欄舍自動控溫控濕、自動喂料、性能自動測定、疫病防控、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和散裝飼料運輸、配送、接收及檢驗檢測等設施設備,不斷提高健康養殖水平。著力推進新型畜禽種業體系建設
提升科技應用水平
創新種業發展思路。全面啟動全省核心種業建設項目,重點從培育新型產業體系、加強種畜禽產業集聚入手,創新機制,提高種群規模、生產水平、科技力量等要素的準入門檻,采取公開競爭方式,每年選擇2家~3家種業企業作為省重點培育對象,分年度確定和考核企業成長目標,整合資金予以重點扶持。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聯合、兼并、擴建方式,組建現代企業制度下的畜禽種業集團。
創新種業發展模式。重點是要加快畜禽種業企業的聯合重組,創造條件建立如金華豬等地方畜禽品種資源為紐帶的新型畜禽保種與開發利用合作社,打出優質畜禽產品銷售合作社品牌,并建立優勢畜禽種業的產學研聯盟和育種創新平臺,推動地方畜禽品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推進畜禽良種化建設。
創新良種推廣機制。健全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探索畜禽原種場、擴繁場與商品場之間的合理布局結構,完善良種補貼機制,優化生豬人工授精站(點)布局,支持從省內種畜禽場引入優良種畜用于生產,構建新型畜禽良種推廣體系,推進畜禽種業集聚。著力推進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提升畜牧獸醫服務能力
從政府層面看,加快推進以物聯網RFID技術為重點的能繁母豬信息預警體系建設,用信息化提升傳統畜牧產業,用現代物聯網創新政府監管模式,用現代設施裝備畜牧產業預警系統、動物疫病預警系統和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設,加快建成以省級數據中心、省動物防疫指揮中心為核心,以畜牧產業預警系統、動物疫病預警系統、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和流通監管系統為主要內容的上下相連、左右相通的浙江數字牧業平臺。
從企業及中介服務層面看,要大力培育和支持人工授精、動物疫病防治與診療、排泄物處理與利用等新型服務型畜牧專業合作社,鼓勵畜牧獸醫技術人員、規模畜禽飼養場與新型畜牧獸醫合作服務組織建立會員制、套餐制、定點制、動態制的服務模式和服務機制,實現市場化運作。
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服務組織。每個新型畜牧專業合作社,都必須把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機制創新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進行研究和落實。同時,要積極探索政府監管、財政扶持、企業運作、保險保障相結合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機制,建成以市級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為重點、養殖場和村級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為主體的服務網絡。